孔子的教育哲學-李雄揮著
本書以十分嚴謹的邏輯方法,分析論語中的孔子資料,以論語為主,左傳及春秋經為輔,去了解孔子教育哲學的時代背景和其思想,且作者認為兩千五百多年來,無數的中國學者一方面想要了解孔子的思想而不斷的對其著作有許多的詮釋,一方面又為了發揚他的思想而產生繁多的儒家學派,導致在漫長的兩千多年裡,孔子的思想被曲解甚至產生另外一些變質的學說,又或著有許多的詮釋都離孔子本人的思想有一段不小的差距,因此為釐清孔子思想的本來面目究竟為何,作者以最公正的論據,研究孔子的原始思想,不加任何後來學者的哲學解釋,且本書有許多的重要發現,一、本書鄭銘孔子的一貫之道是仁恕,二、證明孔子的政治人生觀,不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而是「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三、證明孔子並無教人父子相隱為惡。四、證明孔子並不主張愚民政策。
反思
孔子是儒家哲學的創建者,而儒家思想是中國最主要的哲學思想,因此我們可知想,孔子是中國哲學史上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不但開創儒家學派的哲學,使其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更發展為世界最重要的思想體系之一,在如此龐大的讚譽下,我認為最偉大的,應該是孔子的教育哲學!在孔子的教育哲學中,最為人所知的應該就是因材施教吧!孔子不只依照學生的性向、個性 特殊能力.......等來施教,更力求了解學生的思想及人生觀,也因為孔子因材施教的主張及作法,使他的弟子因材而有不同的成就,這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啊!!更何況是在春秋那麼久遠早期的時代,我想這是就連現今完整的教育體制都無法比擬的吧!也更突顯出孔子成功的教育哲學!也才能締造如此輝煌的歷史功業,讓後世的學者跟隨。